
仁义镇先锋村农民欧阳德林,不花政府一分钱,今年毅然投资把村里荒废30多年的一百多亩地,重新开垦,种植水稻。目前水稻长势良好,收获在望。
48岁的欧阳德林,是村里有名的种田能手,但后来由于种粮成本太高,他和其他农民一样,开始赴外打工,虽然也赚了些钱,但他总认为,农民不能离开土地,不能忘了老本,应该立足家乡,种植粮食。十年前,他重回家乡,购置农业机械,开始种植水稻,先是几十亩,后来上百亩。为了节约成本,他都是亲力亲为,从来舍不得请一个帮工,即使在收割时节,他也是夫妻上阵,不分早晚,努力干活。后来儿子大了,他又把儿子″摁"在家里,和他一起种植粮食。欧阳德林认为,外面打工固然好,赚钱也轻松些,但总要留些在家乡种田的人,要不田土都会荒废,粮食也会逐步无人种,到时农村更难吸引人返乡种粮了。
为了将粮食种好,欧阳德林自学了水稻病虫害防治知识,还学会了开拖拉机、耕整机、收割机等农用机械,他不仅能够得心应手种好自己的田,还帮助村民犁田。几年下来,欧阳德林种植的粮食,年年喜获丰收,除了化肥农药等基本成本开支,他每年都能纯赚七八万块钱。欧阳德林认为,这种在家门口赚的钱,比在外地打工强多了。
今年,为了响应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欧阳德林通过综合考虑,并在家人的支持下,决定将村中一片荒废的一百多角耕田,重新开垦,种植水稻。他希望为乡村振兴战略,作出自己一份贡献。
说起容易做起难。那一百多亩耕地,已经荒废30多年,到处荆棘丛生,茅草比人都高,而且漏水、难存水,再加上没有水源,又是山沟坡地,开垦起来非常不易。当地村民都以为欧阳德林是开玩笑,但欧阳德林非常认真,逐家逐户和荒田的乡亲签了转包协议,村民们看他决心很大,转而支持他,荒田六年内不要他交一分承包费。欧阳德林和村民笠订协议后,又购买了新式拖拉机和耕田机,还请来挖机,对荒田进行整修改造。他不分日夜,不管日晒雨淋,带着家人,在这片荒地上劳作。尽管他舍不得请一个帮工,更舍不得花钱,但为了垦复这片荒地,仅租挖机的钱,就花了一万多元。饶是如此,仍有人在看他的笑话,认为几十年未曾耕作的荒田,说开垦就开垦,说种粮就种粮,不可能么轻松,不可能那么容易。
偏偏欧阳德林不姓邪,他认准的事,九头牛都拉不回。他通过实地查看,对每丘田祥细了解,制订了一整套改造办法。他觉得要就不开垦,要开垦就要作长远打算,在防漏和水利上,未雨绸缪,从源头上预以解决,虽然成本会很高,但对今后发展肯定有好处。抱着这个信念,欧阳德林倾其所有,将家里的积蓄全部拿出来,不仅对每丘高岸田实施了加固,而且对灌溉源的水稻进行了整修。村里很多人都不理解他,认为他花这么多财力开垦荒地是得不偿失,有的乡亲还关切地说,开这种荒地应该要向上级政府申请要款才是,你自己出这种钱,大不值得了,你投的成本猴年马月可收回来?
看到各种乡亲们的非议和关切,欧阳德林不为所动。他是这样想的,要想乡村振兴,土地应该先行,只有乡下荒废的土地重新利用了,乡村振兴才会落到实处,自己作为一个农民,在开垦荒地这件事上,岀点力是理所当然,至于政府的钱,觉得自己种地自己受益,不能拿。欧阳德林告诉记者,他种粮七八年了,每年几十上百亩,从没領过上级一分补助。
通过欧阳德林的执着和努力,那一片荒芜的耕地,终于面貌一新。欧阳德林又马不停蹄,种植了杂交水稻。近日,记者走进这片田垄,只觉田野葱茏一片,禾苗长势喜人,根本不像几十年荒费耕地种出来的作物。欧阳德林指着一丘丘田地,兴奋地对记者说,今年的收成,每亩在一千斤左右,这是做梦也没想到的,以后的产量还会提高,今后的日子也会芝麻开花节节高。
评论:大力支持回农村开荒种田的农民
在打工潮流中,农民回乡种田,似乎是极少部分人,但这极少部分人,却是乡村振兴战略的生力军,他们立足乡村,从事种养业或旅游产业开发,这是非常可喜的现象,证明耒阳农民的前瞻性是很好的,也证明发展乡村经济,不仅利国利民,也得到了广大农民的响应。
作为基层干部,特别是村组干部,对这些回乡重操农活的农民,应给予关心帮助和支持,要及时发现典型,对他们进行鼓励,在政策允许的前提下,优先在资金、技术上给以支持。
但是,仁义镇先锋村这位叫欧阳德林的农民,却鲜有人去关心他,按他自己的话说是自己″太老实″。其实,类似欧阳德林这种″太老实″的农民,才是最值得鼓励和帮助的对象,至少他们不耍花架子,做事实打实,例如今年他投资垦复荒费了几十年的耕地,去种植粮食,这是非常了不起的。欧阳德林不可能不需要资金扶持,也不可能不需要技术支持,只是因为他"太老实",不想麻烦乡村干部,或者怕找了也无用途,譬如他种了那么多年粮了从没拿过政府补贴。当然,类似这种种几十亩上百亩田的农民有不有补贴,记者也不清楚。但国家近年来鼓励农民种粮,这是不争的事实。
如今是网络时代,很多人都标榜要为弱势群体说话,但真正岀于公心为民请愿的并不多。记者从事新闻几十年,历来奉行铁肩担道义,但人微言轻,总是难以为帮上弱势者上一些忙,这也是没办法的事,记者只能鼓与呼。当然,能够用文字上呼吁一下,也是尽力了。
农村工作难做,调动农民积极性也很难,只有让农民真正认识到发展乡村经济的重要性,让他们主动去从事种养业等产业,才是未来乡村振兴战略的根本。说实话,在农村,类似欧阳德林这种主动投资开荒种粮的农民并不多,而且他手头并没开发资金,只是凭热情凭苦干去闯去试,这是需要社会关心的,而不是冷漠,或不闻不问。
农业产业投资大成本高赚钱难,这是谁都知道的事实,但是,相关部门只要多关心多支持从事这一产业的人,估计这一产业的前景还是很广阔的,特别像欧阳德林这类人,他们本身就是靠卖苦力做种植的,赚的是人工成本,如果再能为他们鼓一把劲,估计他们的积极性会更高。
(记者 欧阳正平 王洁琼 周燕玲)
责编:徐霞
来源:耒阳市融媒体中心
全生命周期精准服务 全程护航企业发展
重拳出击 三都镇严厉打击私挖盗采违法犯罪活动
撑起青春“守护伞”!耒阳各乡镇开展“禁毒+反诈”宣传进校园活动
【耒水欢歌】“方寸地”变“增收园” 长坪村1.1万羽“致富鸡”点亮庭院经济
【简讯】马水镇:交通安全进校园,敲响安全“上课铃”
耒阳市人武部送训入校 衡阳理工1200多名新生开启15天军训淬炼
“真枪实弹”等你来体验!耒阳首个军事装备国防教育基地正式开放
以教育家精神铸魂强师,谱写教育强国建设华章 耒阳市庆祝第41个教师节
下载APP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