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时江南有一个风俗,阴历六月二十四日为荷花生日,并将荷花雅称为“六月花神”,为庆生,许多地方举行各种形式的赏荷活动,概之为荷花节。这种形式,延续到今天,更为丰富,影响力更大。
永济镇就在大河边村举办了美丽乡村莲花节,当时热闹非凡,场面壮观,赏荷品荷画荷舞荷,别开生面。可惜我没能赶到,缺席了这场荷文化盛宴。
七月流火,盛夏时节。我慕名来到了永济镇大河边村观赏千亩荷花。虽然节会已闭幕一些时日,但前来赏荷的游客仍然是络绎不绝。有来自本市的,也有外县的,皆是慕名而至。看来大河边的荷花已声名在外。
上千亩的荷花是番什么景象呢,壮观,壮观,还是壮观,视觉冲击感太强了。先天晚上下了一场雨,荷花荷叶上的尘埃被洗刷得干干净净,荷叶上残留的水滴在晨光映照下银光闪闪,荷花直挺挺的,精神格外的好。微风吹过,荷叶成小小波浪,此起彼伏,摇曳多姿。荷香飘过田野,弥漫在空中,直往游人的鼻腔里钻,顿时感到沁人心脾,醒了脑,醉了心。
据镇领导介绍,这一区域的水田有一种矿物质超标,种水稻不达要求。怎么办?总不能荒耕吧,后来村民一致主张种荷花,形成超大规模,既带动乡村生态旅游,又能获得莲藕莲蓬的收益,一举两得。位置也特别好,乡村文化大舞台就在千亩荷田岸上,与美丽的村庄紧密相连。这个想法,得到了镇里的支持。站在乡村舞台上可以俯看田田的荷叶直接天际。行走在田埂上,象是在荷塘中散步,荷海中穿行。在这如火的夏天,难得的无比清凉。
我喜欢荷花,一有机会就去赏荷。西湖十景之一的“曲院风荷”,是一处专门以景的公图,我去过那里欣赏荷花。也去过武汉东湖,见识过“红白莲花共玉瓶,红莲韵绝白莲清”的胜景。还见过北京北海公园“曲沼芙蓉映竹嘉,绿红相倚拥云霞"的美妙画面。也知道微山湖的荷花,还有白洋淀的荷花。去过苏州园林赏过小巧池子里的荷花。而仔细观察荷花并认真写生是在通州的运河公园。但总感觉是故意设置的景观,走马观花都感到有点奢侈。像永济镇大河边村和大众村连片上千亩,真还是少见。少了些庙堂气富贵气,多了些乡野气平民气。这也是大众非常喜欢的根本所在。荷花不仅仅是文人雅士的抒情达志的象征,而是真正走进大众审美的视野,而倍受大众欢迎。
荷花,别名菡萏、水芙蓉、芙蕖、莲花……主要品种有白芍药莲、粉千叶莲、红碗莲、红湘莲、黄舜妃等。花期6至9月,这是别的花无法比拟的。颜色有红、粉红、白、紫等颜色,荷花全身皆宝,藕和莲子能食用,莲子、根茎、藕节、荷叶、花及种子的胚芽等都可入药。应该是先是实用,而后作为景观欣赏,并形成丰富的荷文化。荷文化一旦融入中国传统文化,其精神内核得以彰显。
《诗经》中以莲比兴,并比作美人。开写荷之先。《国风-郑风山有扶苏》:“山有扶苏,隰有荷华。不见子都,乃见狂且。”《国风泽陂》:“彼泽之陂,有蒲与荷。有美一人,伤如之何。”《诗经简兮》:“山有棒,隰有苓。云谁之思?西方美人。”屈原在巜离骚》中写道:“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楚辞九歌》中有言“乘水车兮荷盖,驾两人龙骖螨”。屈原以拟人手法,借荷菱为香草,以喻洁身自好的优良品质。这已不仅仅是描写荷花的风姿绰约,而是赋予一种人文精神。
汉乐府江南:“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荷叶茂盛翩翩舞动,鱼在莲叶间游动戏嬉,一派江南水乡美景,漂亮极了。这首朗朗上口的咏荷诗,家喻户晓,这是小学生必背诗篇。三国时期,文学家曹植专门为荷花写了一篇赋,即《芙蓉斌》,其中写道:“览百卉之英茂,无斯华之独灵。”把荷花比喻水中的灵芝。曹植在赋中细腻地描写了荷花的风姿,高度赞扬了荷花所蕴含的精神品质。意境清新,文辞也精美,读来就是一种享受。南北朝民歌巜西洲曲》:“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既写人,又写情。情景交融,富有浓厚的劳动生活气息。
尤其在唐诗宋词这座艺术花园里,荷花诗特别引人注目。毫不夸张地说,只要是个诗人,就会毫不吝啬地夸赞荷花,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荷花诗。随便举几个例子吧。王昌龄《采莲曲》:“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这个画面太美了。人与荷融为一体,漂亮的采莲女是那样专注而快乐,荷叶是那样茂盛,一动一静,是那样的和谐。这是一首诗,也是一幅画。唐代山水田园派诗人王维一生写五首荷花诗,他的巜山居》名句"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清泉流淌,明月高照,竹林摇曳,村姑浣纱,莲花飘动,渔舟唱晚。一幅恬淡美妙的山水画,一曲动听回转的山居曲。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在众多的荷花诗中,大诗人李白决不会缺席。他一口气就写了五首秋水荷花诗。把自己比作一朵开在秋水明月下的荷花,心向紫色莲花一样高洁清冷。其视角很独特。伟大诗人杜甫荷花诗,也堪称一奇,雨里荷花对狂夫。
宋代杨万里有两首荷花诗非常有名。一首是《小池》:“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阳春三月,暖风吹拂湖面,小荷露出尖尖的角,蜻蜒捷足先登,立在荷角东望望西望望,是一幅多么生动浪漫的画面。诗人的眼光真敏捷,捕捉了这一美丽的瞬间,通过诗而化为永恒,世世代代咏诵。另一首《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连幼儿园的小朋友都会背诵,我也经常用作画荷时的题款。用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来描写形容永济镇千亩荷塘不也是很恰切吗?眼前景,古人诗,是那么契合,显示了荷文化的巨大影响力。
苏轼、黄庭坚、周邦彦等大诗人、大词人皆有写荷花的诗词。这里不一一列举了。
但宋代周敦颐的《爱莲说》必须要重点介绍。“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爱莲说对荷文化最大的贡献就是把荷花塑造成一位令人尊敬的君子,清风清气清廉就是荷花的精神内核。人们把爱莲说当作修身养性的范本。
另外,音乐舞蹈戏曲等艺术形式都有荷花的影子,汉乐府巜采莲曲》应该是比较早的以荷花为题材的音乐。戏剧中的莲花步与莲花指皆为基本功。可见荷文化渗透在艺术的各个领域。
三句不离本行。我赏荷读荷画荷。我想说,画家对荷花情有独钟。还是那句话,只要是个画家,都能画几笔荷花。张大张一生爱荷,一有时间一有机会就去赏荷画荷,连家里水缸都养了荷。张大千一生画荷超过八千幅,可谓画荷大家。张大千的荷花非常有特色,运用变形、夸大的形式来表现荷花的精神内涵。通过滴弹、泼洒、沉淀、水冲、渗化等形式,使荷花更有气韵灵性生动。他的金线荷花、泼彩荷花更能体现其艺术特色。吴昌硕画荷作品也不少,大写意,用笔肆恣,古朴粗狂,酣畅淋漓,浓重的金石气息。题材多为秋荷,吴昌硕《为诺上人画荷赋长句》曾云:“墨池点破秋冥冥,苦铁画气不画形。人言画法苦瓜似,挂壁悦背莓苔屏。”篆籀之法,画气超越画形。如果说张大千的荷画富丽堂皇,那么吴昌硕的荷画则雄健古拙。齐白石画荷,有创新,自创“红花墨叶”、“红花彩叶”画荷法。用饱满的洋红写荷花,衬以黑呼呼的浓墨汁和用焦墨写就的荷梗。红与黑对比鲜明,视觉效果凸显,焕发出勃勃生机。黄永玉一生也非常喜爱荷花。赏荷,画荷,连他的工作室也叫万荷塘。他画荷无数。以构图饱满色彩绚丽而响誉画界。
说了这么多,有点口渴了。喝一杯荷花茶润润嗓子,去去暑气。听永济镇领导说,明年还会如期举行永济镇美丽乡村莲花节,届时内容更加丰富新颖,赏荷读荷品荷画荷舞荷,彰显荷文化的魅力和影响力。
我期待着。(贺辉才)
责编:徐霞
来源:耒阳市融媒体中心
全生命周期精准服务 全程护航企业发展
重拳出击 三都镇严厉打击私挖盗采违法犯罪活动
撑起青春“守护伞”!耒阳各乡镇开展“禁毒+反诈”宣传进校园活动
【耒水欢歌】“方寸地”变“增收园” 长坪村1.1万羽“致富鸡”点亮庭院经济
【简讯】马水镇:交通安全进校园,敲响安全“上课铃”
耒阳市人武部送训入校 衡阳理工1200多名新生开启15天军训淬炼
“真枪实弹”等你来体验!耒阳首个军事装备国防教育基地正式开放
以教育家精神铸魂强师,谱写教育强国建设华章 耒阳市庆祝第41个教师节
下载APP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