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梦·劳动美(1)】郑四清:扎根乡野36载 踏遍青山人未老
2023-05-08 00:00:50          来源:耒阳市融媒体中心 | 编辑:周紫红 |          浏览量:37113

扎根“三农”36年,服务基层13000多天,他只做一件事——打通一条中国式现代化畜禽规模养殖的“绿色路径”,把耒阳打造成资源枯竭城市转型畜禽绿色生态养殖的“县域样板”;扎根乡村田野,他只为圆一个梦——在青山绿水间创造畜禽生态养殖的最大效益,促进有机循环农业发展,让乡亲们过上好光景。他就是湖南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耒阳市畜牧水产中心农技推广研究员郑四清。

身子骨硬朗、眼神儿专注,是郑四清给记者留下的第一印象。 “他们都叫我‘猪外公’,只因为我曾经大讲特讲‘猪和人一样,喜欢干燥、干净、舒适的生活’……” 在摆满农技书籍等资料的拥挤房间,郑四清操着一口地道的耒阳方言,逐渐打开了话匣子,开始讲述他与生态养猪的缘分。

郑四清开了湘南地区生态健康养猪的先河。早在2000年初,他指导了耒阳“煤老板”转型畜禽生态养殖第一人——公平圩镇江发仔带头试点“粪尿分开、干湿分离、雨污分流”为基础的标准化规模化生猪养殖,首批养殖的生猪虽只有200头规模,但不到两年时间,江发仔将生猪养殖规模不断扩大,把生态养猪场建到了永兴县等地,并发挥了一呼百应的示范作用,一时间耒阳乃至周边各县生态规模生猪养殖场遍地开花。

为了促进畜禽养殖业尽早转型升级,郑四清更是倾心用力帮助广东温氏、湖南新五丰等国家级农业龙头企业落户耒阳,大力推广“公司+农户”生猪和肉鸡合作养殖模式,成功地让耒阳“年出栏生猪过百万头、出笼家禽近两千万羽”,名列全省全市畜牧业前列,2007年,耒阳成为全国首批生猪调出奖励大县,直接带动16400余名群众致富。主持申报了全国首批粪污资源化利用整县推进项目等10多个项目、争取项目资金2亿元以上。

“我把从基层得来的大量实践经验整理成书,方便大家学习交流,然后又回到实践中去指导村民生产,并进一步悉数验证和完善。这是一个很好的良性循环。”郑四清告诉记者,经过多年艰辛的实践探索与创新,他积累了大量的丰富经验,成功地创造出了生猪养殖生态化、规模化、自动化的技术路径,曾在省科技出版社出版独立著作《生猪健康养殖》、出版合作著作《黑山羊标准化养殖操作手册》《肉鸡标准化养殖操作手册》等4册实操性指导性很强的书籍,在省级以上专业期刊上发表论文104篇,示范推广了重大农业关键性技术59项,形成了可复制、可推广的技术规范,并主持或参加制订湖南省地方标准16个。郑四清还首创了畜禽规模养殖场选址备案制度,首开了肉牛冷配、畜禽健康养殖、畜禽标准化适度规模养殖、黄牛短期育肥、植树养畜、农林牧结合的粪污资源化利用等技术之先河。

36年来,他深入田间地头现场指导畜禽生产和动物疫病诊疗4000次以上,被养殖农户誉为“能说会做的专家”。他精心地编写农技推广教材,用心用情用力培训专业人员、致富带头人、复员军人、农民等各层次人员超30000人次,促进了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农村发展,为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和现代畜牧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保障生猪等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推动乡村振兴和美丽乡村建设等方面取得新进展作出了积极贡献,先后获评全国最美牧技员、全国农牧渔业丰收奖农业技术推广贡献奖、全国农业先进个人、全国三农科技服务金桥奖、湖南省最美基层农技员、省优秀农村实用人才等多项荣誉。

踏遍青山人未老,这边风景独好。58岁的郑四清仍旧闲不住,还是一如既往踏遍青山、坚守基层,谱写一曲曲生态发展、共同富裕、无私奉献的绿色之歌。(记者 赵娟)

一审:赵娟
二审:何孝国
三审:谢翰林 

责编:周紫红

来源:耒阳市融媒体中心

要闻
综合
专题
我要报料

  下载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