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父亲与草鞋
2020-07-02 15:20:52          来源:耒阳市融媒体中心 | 编辑:梁昕 |          浏览量:28560

(文/李选义)

草鞋,一种过去人们普遍穿着的从事劳作、走路的着地履具。父亲,一个地道的庄户汉子,草鞋伴随了他的一生。

我的家乡是个产煤区,过去有很多很多的煤窑生产煤炭。那时地方没有工业,仅凭民用根本消化不了数量可观的煤炭,因此,一些煤窑老板不得不将煤炭发货至耒河边的煤坪。于是,家乡的一些青壮年就干起了挑煤送煤坪赚取力资的行当,这个行当在地方被称为“挑脚”。

凡挑脚的日子,父亲和他的伙伴半夜就来到了煤窑,在挂着一盏油灯的煤堆上,用手往箩筐里装煤。装煤过秤付款后,父亲和他的伙伴挑着沉重的煤担子,排成一字形队伍上路了。这时,只见每位挑脚者的箩筐上都置放着一双崭新的草鞋。为什么挑脚者的脚上已穿了一双,箩筐上还要放上一双呢?因为,挑脚的人们行走的是一条二十公里的沙石路,此路够损鞋的。人们害怕中途鞋底磨穿或鞋绳断裂,有双备用鞋心里踏实。

父亲挑脚的经历逾越五年(1946—1950)。这期间,父亲不知牺牲了多少睡眠,流了多少汗,穿破了多少双草鞋?其劳累与艰辛的程度,是今天的人们想都难以想象的。

父亲一生钟爱油茶山。不管是集体化前、集体化时、还是分山到户后,他始终没有停止修整垦殖油茶山的脚步。每次上山,父亲都会穿着一双草鞋。草鞋,在父亲修垦油茶山的过程中,它起的作用不容小觑。一是防止了一些有棱角的碎石、杂物,一些带棘的荆茅、灌木,一些锋利的小柴棍、小树茬对脚部的侵蚀;二是此鞋透气,脚上冒出的热汗及时散发,不沾黏于脚板脚背影响干活;三是爬山、挥锄、举刀时易站稳不打滑。正是草鞋这些显著的优点和特别的功能,父亲穿着它在山上劳作了半个多世纪的春夏秋冬,湾里四周的油茶山上,都留下了他从矫健至佝偻的身影。

农村集体化时,父亲担任了生产队保管员,每年队上的上千斤征购茶油,都是他带着同伴一担一担挑到粮库的。当时,从湾里到竹市粮库有十一二公里,为了将茶油平稳地挑到目的地,每次出发前,父亲都要对自己的草鞋仔细检查,鞋底是不是结实,鞋带是不是牢靠?同时,反复叮咐他的同伴要穿系好草鞋。路上歇息时,父亲又要查看自己和同伴的草鞋。正是父亲对工作的极其负责,加上“好友”草鞋的帮助,因此,他们的上百趟挑油路上,从没有出现过闪失。

父亲编织了一双又一双精致的草鞋。每年笋竹脱壳的时节,父亲就会背着背篓上山拾捡半干半湿的笋竹壳,笋竹壳拾来后,父亲将它们摊开放在了屋前的凉台上。接着,父亲吊着一把镰刀,爬上了一棵棵棕榈树,从树上割下了一扇扇棕榈叶,棕榈叶割来后,父亲将它们撕成一丝一丝的,挂在了通风向阳的屋檐下。

以前,乡间的湾村是热闹的,晚饭后,乡民有的到禾坪上或摆或听龙门阵;有的串门叙谈逸闻趣事;有的玩扑克、下象棋,父亲却很少参与这些活动。他取来晾干了的笋竹壳、棕榈叶,坐在暗淡的油灯旁(后来有了电灯),有时撕笋竹壳,有时搓棕榈绳。笋竹壳丝条和棕榈绳有了一定数量后,父亲开始编织草鞋了。

父亲将一个简便的制鞋架安装在了一条木凳上,制鞋架就像一个“A”字,它上面的凹口,在制鞋的过程中,可以调整鞋底鞋帮的宽窄度。父亲把几根棕榈绳,从木架连接到自己身上并将它们拉直,接着拿起一丝一丝的笋竹壳,来回不断地穿织于棕榈绳上……

父亲做事极其用心,他编织出的草鞋不但结实而且美观。一段时间下来,父亲编织出了几十甚至上百双草鞋。这些草鞋,父亲除自己穿着外,有时会挑着一些去赶墟。由于他的草鞋质量上乘要价不高,每次进入集市不久,就被识货的人们抢购一空。

如今,父亲离开人世十九年了,但我的家里还保管着一双父亲曾经穿过的草鞋。睹物思人,每当看见这双草鞋,我仿佛又看见了勤奋的父亲当年挑脚、挖山、送油、编织的历历情景,心中不由自主地会涌起对老人家的无限思念。

责编:梁昕

来源:耒阳市融媒体中心

要闻
综合
专题
我要报料

  下载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