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陈小姣)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粉皮是农村里宴请客人最好的一道菜。粉皮是红薯淀粉制作的粉丝,耒阳土话叫做“合粘”,它软而香甜、滑而不腻。家乡的粉皮是纯手工制作的,粉皮的制作过程是漫长的,每一个步骤都必须不能出丁点儿差错,否则就前功尽弃了。
我的故乡位于湘南丘陵地区,土比田多,土里主要是种红薯,山坡上、小路旁、空坪隙地到处都是。红薯即可当粮食,又可以做粉皮。
寒露过后就开始挖红薯。红薯挑回家里就分好等级,大个的好的就放到窖洞里储藏,留一些做种,其余的就给人吃。中等或大一个挖破的就洗好去磨薯粉。磨薯粉是辛苦而又烦琐的。最原始的磨薯粉方法是用钉子在一块铁皮上钻些像米筛一样的小孔,人工拿着红薯在上面磨,真的好辛苦。不知哪一年,我们生产队买了一台碾红薯的机器,全队人都好高兴,从此每家每户都会做好多粉皮。把红薯洗干净,挑到碾米厂去,像碾米一样,把红薯放到斗里。那边有个铁箱,专门用来装薯渣。把磨好的薯渣挑到井边,全队的人都把自家的大水缸抬到井边去淘薯渣。把磨好的薯渣用一个白布袋子装好,兑上水,把薯渣过滤出来,让红薯淀粉在水里沉淀。第二天早上就去井边取淀粉。把上面的水倒掉,用铁铲把淀粉挖到小缸里拿回家。要放到阴凉处通风,每三天换一回水。听妈妈说,换水的作用是把毛粉倒掉。毛粉就是以前从布袋漏下去的红薯渣。大概要半个月或二十天后才可以做粉皮。
家乡人们一般在十月底或十一月初要选一个晴天就可以做粉皮了。早上很早起来把煤火烧得很大,因为蒸粉皮要大火。淀粉兑上水,放点明矾,用铁勺不停地搅拌,火上放口铁锅,在锅里放一个专门蒸粉皮的铁盘。把铁盘蒸热,拿一个白萝切一截,沾上茶油在盘子里搽一遍,再用勺子舀一勺淀粉倒到铁盘子里,盖好锅盖,蒸到粉皮鼓起来就好了。迅速把粉皮拿出来铺到米筛上背面拉均匀,这样粉皮就变薄了,做菜就更好吃了。蒸时要掌握好火侯,否则会造成枯皮或者厚薄不一,影响外观和质量。妈妈用三个米筛不断地轮换,把粉皮从米筛上扯下来放到竹篙上晾晒,晒了一段时间,摸一下不粘手了就可以切了。粉皮有切成丝状或块状,再用团箕装起来放到外面晾晒,干了就一把一把地捆好收藏起来。
家乡的粉皮因为只有红薯淀粉,没有掺杂别的东西,所以晒干后不易返潮,可以保存很长时间。
家乡的粉皮色泽光亮,白中泛青,晶莹如玉,不论是烧炒、煮汤、火锅都不糊锅,滑而有口感,软而带香甜,又有嚼头。青菜粉皮、粉皮煮鱼都是我们小时候最爱吃的菜。
现在,我偶尔也会从超市买些红薯粉皮煮给孩子们吃,但是由于都是机器生产加工的,所以吃起来总觉得比小时侯家乡的红薯粉皮味道相差很远,总觉得里面少了点什么。
责编:梁昕
来源:耒阳市融媒体中心
重拳出击 三都镇严厉打击私挖盗采违法犯罪活动
撑起青春“守护伞”!耒阳各乡镇开展“禁毒+反诈”宣传进校园活动
【耒水欢歌】“方寸地”变“增收园” 长坪村1.1万羽“致富鸡”点亮庭院经济
【简讯】马水镇:交通安全进校园,敲响安全“上课铃”
耒阳市人武部送训入校 衡阳理工1200多名新生开启15天军训淬炼
“真枪实弹”等你来体验!耒阳首个军事装备国防教育基地正式开放
以教育家精神铸魂强师,谱写教育强国建设华章 耒阳市庆祝第41个教师节
耒阳市6个旗舰中医馆建设项目通过验收正式投入使用
下载APP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