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五一”前夕,在东湖圩镇小山村一个叫山田坳的抛荒稻田里,“湾村明白人”谭红兵驾驶耕田机,在长着蒿草的农田里纵横驰骋。阵阵轰鸣声中,蒿草被铁犁卷入褐黑的泥土里,一种稻田特有的气息弥漫在空气中,沁入谭红兵的心脾,让他精神大振,干劲十足。作为一名资深的农民,他欣喜于土地的肥沃,更畅想着丰收的景象。
谭红兵对山田坳的这块土地有着深厚的感情,同一个湾村的几户村民曾经轮流耕作,其中,就有他的汗水。随着时代的发展,外出务工的人越来越多,山田坳的一些农田出现了抛荒现象,每每望及这些像疤痕一样嵌在稻田中的抛荒地,谭红兵的心里有说不出的惋惜,他暗下决心,一定要想法子把这些田块耕作起来,让小山村的稻浪连成片。
为了实现这份对稻田的承诺,2010年,谭红兵放弃在东莞经营的一家发展势头良好的五金厂,回村创业,成立长丰农林专业合作社,流转土地,规模种稻。2016年,谭红兵调整发展思路,成立耒阳市绿润农业有限公司、长富农机专业合作社,申请“聚五元”商标,向种、加、销一体化转变,经过几年的发展壮大,谭红兵现流转土地3000多亩,拥有各类农机70余台,年产值2000万元,成为享誉一方的“农掌门”。2021年,长富农机专业合作社顺利通过省农业厅验收,成为耒阳市唯一一家全程机械化综合农事服务中心。凭借个人声望和带动能力,谭红兵成为小山村“湾村明白人”中的一员。
一段时间里,谭红兵迷上了耒阳新闻网和“文明耒阳”公众号的“湾村明白人”专栏,在认真领会“湾村明白人”的重大意义,和学习全市雨后春笋般涌现的“湾村明白人”典型人物和事迹后,一条“履职尽责”思路在他脑海中明晰起来,作为一名“眼里有光”的新型农民,做好“湾村明白人”的最好途径,不是成为全镇、或者全市最大的种粮户,而是让村里每一块稻田都种上稻谷,结出丰硕的果实。
为此,谭红兵找到村委会主任谭奇在,开门见山地说出了自己想流转全村稻田的想法。望着这个脸色黝黑、神情憨厚的庄稼汉,谭奇在心里欣喜不已,自己正为镇政府下达的复垦任务发愁呢,没想到谭红兵送来“及时雨”。凭借谭红兵的实力和能力,不光复垦任务不用愁,以此为契机进一步壮大村集体经济也前途光明。“真是个明白人!”谭奇在暗暗赞赏。
谭红兵提出每亩100-150元的流转费,得到了全体村民的一致同意。这是明摆一笔赚钱生意,不仅可以获得红利,而且抛荒的稻田得到复垦,毕竟作为从泥土里生长的农民,大家对耕地都怀有深厚的感情。短时间内,谭红兵流转到了全村400余亩耕地。在耕田机的纵横驰骋中,一块块抛荒的稻田得以复垦,就连一些无主的田块也被开垦出来。这些田块,谭红兵则与小山村委会签订租赁合同,同样按照每亩100-150元的价格,上交给村委会,作为村集体经济收入。
在谭红兵的示范带动下,村民们纷纷加入复垦种粮的行列,掀起了人人争当种粮大户的春潮。谭红兵丝毫不担心自己的份额被挤占,他还拥有其他村民没有的农机优势,不仅可以自己种好地,还可以帮助村民们也种好地,这是他眼里的光,也是他心中的爱。
谭红兵有个习惯,空闲的时候,喜欢到各块稻田旁边转悠。“春天时,一丘丘稻田就像裁剪出的各种形状的绿地毯,秋天时,金色的稻穗在微风的吹拂下,掀起一波波金色的稻浪,看着就是一种享受。”或许,这绿色和金色就是谭红兵这个新型农民眼里最亮的光。(记者 曹富蓉)
一审:梁斌
二审:陈剑民
三审:谢翰林
责编:周紫红
来源:耒阳市融媒体中心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经授权后,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
全生命周期精准服务 全程护航企业发展
重拳出击 三都镇严厉打击私挖盗采违法犯罪活动
撑起青春“守护伞”!耒阳各乡镇街道开展“禁毒+反诈”宣传进校园活动
【耒水欢歌】“方寸地”变“增收园” 长坪村1.1万羽“致富鸡”点亮庭院经济
【简讯】马水镇:交通安全进校园,敲响安全“上课铃”
耒阳市人武部送训入校 衡阳理工1200多名新生开启15天军训淬炼
“真枪实弹”等你来体验!耒阳首个军事装备国防教育基地正式开放
以教育家精神铸魂强师,谱写教育强国建设华章 耒阳市庆祝第41个教师节
下载APP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