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花糖
2018-11-01 15:45:58          来源:耒阳新闻网 | 编辑:梁昕 |          浏览量:11428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过年时我们都会吃到谷花糖,它是一种由红薯、麦芽熬出来的糖,再用爆米花放在一起炒匀,压成饼,用刀切成一条条的小零食。谷花糖松甜香脆,甜而不腻,回味无穷,不过现在的小孩很难吃到了。

  一般在农历十月底,妈妈会选一个天晴的日子熬糖,早晨三四点钟起床,把头天洗好的红薯蒸熟、捣烂。一担红薯两担水,再撒上事先准备好的麦芽粉。等水清了,用一个白布袋过滤,红薯渣和麦芽不要。剩下的水放回大锅中,烧大火熬,要熬一整天。刚开始只管生火,但到天快黑了,就要注意火侯。火大了怕把糖熬苦了,火小了又会熬到很晚才行。到这个时候,妈就守在锅边生火,不用小孩生火。我问妈妈,糖要熬成什么样才可以。我妈说,没了蒸气了,用铁勺从锅里搅拌后装一勺,拉出一条糖线,举得老高,那条线不断,颜色成棕黄色,就可以出锅了。糖熬好后,用一个大脸盆装起来,冷了就用盖子盖好,放到楼上。我们偶尔偷吃一点,妈妈从来不骂我们。等到十二月有打爆米花的师傅来了,家里打好爆米花就可以做糖了。

  那时来我们村里打爆米花的是老湾里的召州爷爷和春乃叔叔。一到腊月,他们师徒俩就一个挑着火炉和鼓风箱一个挑着爆米花机和竹笼子,竹笼子的尾部还套有一个麻布袋。听见轰隆的巨响和诱人的香味,妈妈会从家里量几筒米,找来一些柴,爆一些爆米花给我们吃。只见召州爷爷把米倒进椭圆形的爆筒里,又往里面放点糖精,再严严实实的栓紧筒盖,随即转过身生起炉火,拉起了风箱,另一只手摇起了爆筒的转柄。他的动作娴熟、利索。炉堂里的火苗欢快的跳跃着,发出蓝色的光,渐渐地火光变成了金黄色,召州爷爷不知疲倦的拉着,转着,额头上渗出了晶莹的汗水。突然转柄停住了,爷爷一看压力表,压力够了,爷爷抓起一根空心铁管,套进手指样的机关里,脚用力一踩,手一扳,“嘭”的一声,震耳欲聋,我们早已吓得躲的远远地,爷爷把爆米花倒到箩筐里,妈妈高兴地付了钱领着我们回家了。

  过了腊月二十四,全村民分批聚集到我家灶屋来做糖。妈妈是炒糖的师傅,她负责把糖放到锅里加热融化,再把爆米花放下去炒成团(有时候还要加点芝麻),男人就负责把炒成团的糖放在糖模子(砖模子),先用手捣,然后用木杵捣紧。成型后,稍微冷却,就用菜刀切成一条一条长方形的谷花糖。我们小孩子围着看热闹,等糖切出来就只管吃,好开心。

  昨天我到妈妈家,跟爸妈谈到以前过年时踩谷花糖的事。妈妈说,现在老了,做不动了,另外城里也没有那些食材和工具。我想如果有机会回到农村,我会请妈妈亲自教我做谷花糖给我的孩子们吃。(作者 陈小姣)


责编:梁昕

来源:耒阳新闻网

要闻
综合
专题
我要报料

  下载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