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耒阳,一片有着光荣革命传统的热土,不仅是湘南起义主战场、指挥中心,还是井冈山会师出发地。工农革命军第一师指挥部设在耒阳,朱德在耒阳坐镇指挥四十余天,在中国革命史上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硝烟散尽,精神永存。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耒阳市立足本地丰富的红色资源,抢挖抗战老兵故事、编拍本土红色书籍和电影、开展党史教育进校园等活动,驰而不息推动党史学习教育走深走实。
深挖老兵故事 赓续英雄血脉
“我曾是‘金刚钻’团——中国人民解放军23军67师步兵199团的战士,传承和发扬‘金刚钻’革命精神,是我这个老党员的使命……”在耒阳导子镇浔江村,老兵肖俊红精神矍铄,用洪亮的声音讲述着自己的故事。92岁高龄的肖俊红,已有71年党龄。在近2个小时里,老人生动讲述了自己从战火纷飞的朝鲜战场到建设家乡、振兴乡村的故事,将“生命不息、战斗不止”的老兵形象生动地展现出来,引得众人点赞。
今年2月以来,耒阳市开展百名参战老兵口述历史采写活动。活动开展后,许多基层干部和周边村民也自发加入老兵历史“聆听”队伍,一起接受“红色烽火”党史教育。这些被采访对象都是参加过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援越抗美的老兵,他们年纪最大的98岁,最小的85岁。27位热衷党史研究的业余作家、文史专家、摄影师,分成8个采写组,深入城乡健在的参战老兵家中采访,倾听和记录他们的战斗故事,历时一百余天,采访健在的参战老兵187人,整理口述记忆文章109篇。《百战归来:耒阳老兵口述历史》计划在年内公开出版,此书将成为一本传承红色基因、普及党史教育的珍贵党史教材。
传承红色资源 打造本土经典
在中国共产党建党一百周年之际,耒阳市的党员干部收到了《红色记忆》《耒阳市革命老区发展史》两本本土党史教育读本。“读起来真是荡气回肠,今天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我们不仅要铭记历史,更要接力奋斗!”拿到书本的党员干部们互相交流,感受着家乡革命热土的红色精神。
《红色记忆》以耒阳35个红色景点为背景,对伍若兰、伍中豪等红色人物故事及春江铺阻击战、三打安仁等耒阳革命历史进行了生动讲述。为了搜集原始史料,采写组先后前往郴州、衡阳、常宁等地搜集档案史料、公开书籍作为基本依据,对耒阳革命史中最经典的片段式情景进行编纂。《红色记忆》《耒阳市革命老区发展史》的出版,真实、形象地展示了耒阳地区的革命斗争事件、红色人物的精神,为广大党员干部“知家乡、爱家乡”提供源源不断的精神养分。
7月12日,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电影《英雄若兰》专家观摩研讨会在京举办。该影片根据耒阳本土作家朱文科长篇历史小说《血色幽兰》改编,讲述了耒阳女子伍若兰与朱德成为革命伴侣并投身共产主义事业,为之奋斗直至牺牲的故事。作为耒阳历史上第一部影片,电影《英雄若兰》填补了耒阳重大革命历史题材剧空白。电影把伍若兰的故事、赞歌、精神融为一体,是一部讲述中国共产党人光辉形象的鲜活教材,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据了解,《英雄若兰》将在7月下旬公映。
青少年学先烈 党史培塑基因
在耒阳市各中小学,每到阅读时间,随处可见导读老师带领同学们手捧本土红色故事读本——《耒阳红色故事汇》的身影。书本上一个个经典红色故事,就像一颗颗种子,在少年们的心里悄悄发芽。欧阳海学校四年级二班的曾芷涵同学说,在这本《耒阳红色故事汇》中,她最喜欢伍若兰的故事:“因为我觉得她舍己为人的品质诠释了红军品格,我们作为新时代的好少年,应该学习她的爱国精神,向她致敬。”
耒阳利用本地红色资源优势开展红色教育进校园活动,从近两万名耒阳革命先烈中选取部分英雄人物代表,编辑出版小学、初中两本《耒阳红色故事汇》读本,教育全市广大青少年铭记红色历史,发扬革命精神,坚定理想信念。
如今在耒阳各学校,百名中学生“学党史、跟党走”征文,百名师生唱红色歌曲、讲革命故事,百名新时代好少年评选,红色教育示范校建设,“百校百师讲百年党史故事”宣讲活动等系列主题鲜明的红色教育活动在校园火热开展。(记者 资一帆 蒋境 )
责编:许文婷
来源:耒阳市融媒体中心
全生命周期精准服务 全程护航企业发展
重拳出击 三都镇严厉打击私挖盗采违法犯罪活动
撑起青春“守护伞”!耒阳各乡镇街道开展“禁毒+反诈”宣传进校园活动
【耒水欢歌】“方寸地”变“增收园” 长坪村1.1万羽“致富鸡”点亮庭院经济
【简讯】马水镇:交通安全进校园,敲响安全“上课铃”
耒阳市人武部送训入校 衡阳理工1200多名新生开启15天军训淬炼
“真枪实弹”等你来体验!耒阳首个军事装备国防教育基地正式开放
以教育家精神铸魂强师,谱写教育强国建设华章 耒阳市庆祝第41个教师节
下载APP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