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月10日,国务院公布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及扩大项目名录,共计325项。其中,我市“坛下乡铜锣传统制作技艺”作为“民族乐器制作技艺”入选名录,这是继“蔡伦古法造纸技艺”后我市又一张“国字号”非遗名片。耒阳也是目前衡阳市唯一拥有两项国家级非遗项目的县市。
铜锣作为传统响器,戏剧、民俗活动都用此乐器以振声威或配音,它在中国文化发展史上影响重大,在丰富百姓文化生活中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
耒阳坛下铜锣制作技艺起源于三国时期,至今已有1700多年历史,工艺严谨复杂,要依循选料、配料、熔水、制坯、锻打、剪边、成型、淬火、冷作、抛光、一锤定音等十多道工序进行,火候和技艺手法要求十分精准。其中尤以配料和定音最为重要,其配比的精准度关系到铜锣音质的好坏;“一锤定音”技术性最强,其手感力度的掌握,眼力、听力的配合,全凭悟性和经验,三者完美统一,需长期实践方可掌握,这是现代机械所无法替代的。因其音质清脆纯净,宏亮悠远,音准好,品种多,经久耐用而“名声在外”,产品热销全国近20个省份及东南亚等地华人社区。
近年来,耒阳市认真贯彻“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工作方针,通过多方施策,不断健全机制,突出重点,强化措施,有力推进了全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与发展。目前全市已逐步构建完善国家、省、市、县四级非遗名录保护体系,现有各级非遗保护名录56项。这些拥有深厚历史文化积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历代先民们的智慧结晶,也是耒阳作为“千年古县”最具古韵魅力的“活态”见证和最具地域特色的文化符号。(记者 曹富蓉 通讯员 罗燕)
责编:许文婷
来源:耒阳市融媒体中心
全生命周期精准服务 全程护航企业发展
重拳出击 三都镇严厉打击私挖盗采违法犯罪活动
撑起青春“守护伞”!耒阳各乡镇街道开展“禁毒+反诈”宣传进校园活动
【耒水欢歌】“方寸地”变“增收园” 长坪村1.1万羽“致富鸡”点亮庭院经济
【简讯】马水镇:交通安全进校园,敲响安全“上课铃”
耒阳市人武部送训入校 衡阳理工1200多名新生开启15天军训淬炼
“真枪实弹”等你来体验!耒阳首个军事装备国防教育基地正式开放
以教育家精神铸魂强师,谱写教育强国建设华章 耒阳市庆祝第41个教师节
下载APP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