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耒阳融媒9月25日讯(记者 钟杰)“我是来买稻谷的,这几年我每年都买了,就是今年来晚了,只抢购到一千斤。”长坪乡大元村村民蒋生国拍着大腿只道可惜。近日,大元村“两委”向村民低价售卖村集体种的稻谷,吸引大批村民抢购,现场人头攒动,热闹非凡。

村集体种地,将稻谷卖给村民,这可是个新鲜事。大元村村干部蒋生德介绍,近几年每到秋收时间,村民们都会向村集体抢购粮食,这已经快成为该村的传统了。2021年,村两委将村里无人耕种的100亩耕地全部流转到村集体,准备统一承包给种粮大户,但由于耕地数量未形成规模且没有连片,种粮大户们看不上这些耕地,思来想去村两委只能自个摸索着种植水稻。

“谁来插秧?谁来管理?谁来收割?”在村两委的统筹组织下,脱贫户黄菜自当选为种地队伍的队长,负责田间管理,村里50余名脱贫户、监测户喜气洋洋地加入了队伍。村民们都说,这些看起来不起眼的耕地可是“家门口的摇钱树”。一到插秧、施肥、收割等时节,大家都能来务工,增加家庭收入。工资按天和工种计算,最低每天也能拿到100元,用工旺季时,邻村的劳动力也会过来帮忙,大家一起干活,气氛热闹得很。

秋收时节,稻田里一台大型收割机正忙碌穿梭,农机手熟练操作设备,所到之处,稻穗被迅速卷入机器,切割、脱粒、吐杆等工序一气呵成,金黄稻谷源源不断流入收割机储存仓,随后被转运至运粮车上,整个收割过程高效有序。在长坪乡党委的支持和协调下,耒阳市正源学校向大元村捐赠旋耕机、收割机各一台,供该村及周边村粮食生产使用,相较传统人工收割,作业效率大幅提升。

“这几年来,这一百亩地每年都能产出12万斤左右稻谷,村两委班子算了开支成本后,决定以1元/斤的较低价格出售给村民。”蒋生德说,每斤稻谷晒完脱壳后能出7两大米,而且谷糠又能养猪又能喂鸡,对于村民来说再划算不过,不少村民一次性购买2000斤以上,多的也有买5000斤以上的,简直供不应求。别看价格卖得不高,抛去种植成本,村集体每年还有2万元收入呢。
仓廪实,百姓安。大元村通过巧妙地流转村民们闲置的土地资源,创新推出经济作物的集约化种植模式,不仅有效推动了村集体经济发展,更为村民们带来了实实在在的经济收益。
一审:赵娟
二审:陈剑民
三审:陈平放
责编:徐霞
来源:耒阳市融媒体中心
我市召开政务公开暨政府网站新媒体工作调度培训会
耒阳市交通运输局干部职工气排球赛暨扣球大赛圆满收官
耒阳:以“集体寿礼”倡文明新风 让敬老之情润泽乡村
耒阳市文艺工作者开展重阳节惠民演出
耒阳市召开2026年部门预算编制培训会议
爱心企业向一线环卫工人捐赠饮品
【“勿忘国耻·立志报国”主题朗诵决赛】《卖报歌》张思妤
2025敬老爱老----线描里的母爱
下载APP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