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耒阳融媒讯9月6日讯(记者 李靖宇 刘喜)夜色渐浓,灶市街街道红眼塘片区的居民却发现,家门口的路比以往更 “暖” 了, 一盏盏崭新的路灯在夜色中亮起,暖白色的灯光均匀洒在路面,不仅照亮了居民的出行路,也让街巷的夜间环境更显温馨。作为耒阳的 “南大门”,这片承载着居民日常出行与城市对外形象的片区,正通过一场 “微建设”,让 “人民城市为人民” 的理念落到实处。
“以前一到晚上,那几盏老路灯要么闪闪烁烁,要么亮度不够。现在好了,新路灯亮堂得很,心里也踏实!” 家住红眼塘片区的居民陈阿姨,指着家门口刚更换完的路灯笑着说。她的感受,正是耒阳市推进城市"微建设"的初衷——聚焦群众 “急难愁盼”,用小投入解决大民生。
红眼塘片区是耒阳的 “南大门”,来往车辆、行人多,路灯老化问题不仅影响居民出行安全,也关乎城市门户形象。该片区路灯受建设年代久远影响,光衰问题极为严重,加之线路老化、灯具光源衰退,长期处于 “带病运行” 状态。此前虽多次组织单一维修,但仅能暂时缓解问题,无法从根本上保证全亮灯,部分路段甚至出现夜间 “失明” 情况,给群众夜间出行带来极大不便。
为彻底解决这一民生痛点,此次改造并非简单 “换灯”,而是先对片区现有照明情况进行全面摸排,精准确定 60 盏需更换的路灯点位,在灯具选择上,特意选用节能型 LED 光源,不仅亮度比传统灯具提升 40%,使用寿命更长,还能降低后期能耗与维护成本,实现 “一次改造、长期受益”。
更关键的是,项目延续了耒阳 “微建设” 的 “省钱经”——“旧杆新用”。按常规方案,若将 60 盏路灯的灯杆全部换新,每根灯杆成本叠加安装费,总支出会显著增加。实际推进中,工作人员先对原有灯杆开展结构检测,对符合安全标准的灯杆进行除锈、防腐处理后重新利用,仅对少数锈蚀严重的灯杆进行更换。仅此一项措施,就为项目节省资金 10 余万元,而这些省下的资金,又能投入到其他民生小项目中,让有限的财政资金发挥更大效益。
市政公用事业服务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从沿江路的步道修缮、南北正街的环境更新,到如今红眼塘片区的路灯改造,耒阳始终坚持 “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不追求 “大场面”,只聚焦 “小确幸”, 让居民在家门口就能感受到城市更新的温度,让有限资金真正花在民生 “刀刃上”。
据悉,市政公用事业服务中心下一步将继续梳理群众需求,在更多老旧片区推进类似的 “微建设” 项目,从路灯、步道、停车位等群众关切的 “小事” 入手,让城市更新更精准、更贴心,让市民的幸福感在 “微变化” 中持续升级。
一审:梁斌
二审:杨明涛
三审:何孝国
责编:徐霞
来源:耒阳市融媒体中心
重拳出击 三都镇严厉打击私挖盗采违法犯罪活动
撑起青春“守护伞”!耒阳各乡镇开展“禁毒+反诈”宣传进校园活动
【耒水欢歌】“方寸地”变“增收园” 长坪村1.1万羽“致富鸡”点亮庭院经济
【简讯】马水镇:交通安全进校园,敲响安全“上课铃”
耒阳市人武部送训入校 衡阳理工1200多名新生开启15天军训淬炼
“真枪实弹”等你来体验!耒阳首个军事装备国防教育基地正式开放
以教育家精神铸魂强师,谱写教育强国建设华章 耒阳市庆祝第41个教师节
耒阳市6个旗舰中医馆建设项目通过验收正式投入使用
下载APP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