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耒阳融媒6月1日讯(记者 钟杰)2025年5月24-31日是第二十五个全国科技活动周,在科技赋能经济社会发展的浪潮中,耒阳正以坚定的步伐用科技力量创新发展。近两年来,全市紧紧围绕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聚焦新能源、新材料等新兴产业,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不断加大科技投入,优化创新环境,培育创新主体,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全力创建创新型县市,科技创新已成为耒阳高质量发展的核心驱动力,以下数据为证:
——创新载体与机构:目前,全市拥有近30个国家、省级示范基地、园区等创新密集区,以及创新创业服务和研究开发机构。
——企业发展成果:高新技术企业达73家,全国、省级科技小巨人企业共22家,累计认定科技型中小企业361家。
——研发投入与产出:2024年,190家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投入15.2亿元,地方财政科技支出2.7亿元,本级财政科学技术支出占比3.51%。全市技术合同交易额40.5亿元。
——资源利用效率:全市工业资源综合利用总量799.9万吨,利用率83%。
——知识产权成果:2024年新增授权专利574件,增速13%;有效注册商标9868件,增长率12.33%,每万人有效注册商标86.5件,居衡阳市首位。
依托项目:攻坚关键技术
关键技术是科技创新核心,对提升生产力、促进产业升级意义重大。2024年,耒阳开展“原地倍增”行动,出台系列政策,扶持骨干企业,推动产业升级与新兴产业布局。全社会R&D研发经费投入15.2亿元,占GDP比重2.93%。
同时,鼓励企业申报国家、省级科技项目,政府协助争取财政支持,获批省市联动专项1项、中央引导地方科技发展资金4项等,累计获项目资金2800万元,完成知识价值信用贷款17笔,放款8000余万元。砷碱渣处置等多项科技成果实现转化,焱鑫有色金属有限公司技术获PCT欧盟区域保护,开创耒阳国际专利先河。
分类指导:培育创新主体
梯次培育是科技创新的重要手段,耒阳完善科技型企业梯次培育体系,发挥企业创新主体作用。2024年,借“两重两新”送解优契机,推行“五个一模式”,42名县级领导和55名联企干部联系企业,85名科技特派员开展服务。举办12场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中小企业培训,覆盖200余家企业,920多人次。自2023年6月起,推荐申报高新技术企业53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入库364家,分别增长17.1%、27.5%,壮大了区域高新技术企业群体。
政策引导:汇聚科技人才
科技人才是科技创新关键。耒阳构建“1+N”人才政策体系,设500万元人才发展专项资金,落实领导联系专家人才制度,深化职教科教融合,设“耒就业”平台,打通人才引进通道。与高校合作开展培训,兑现人才政策待遇。连续三年培育省级企业科技创新创业团队,推荐人才入选“湖湘青年英才”等项目,为科技创新注入动力。
深化合作:促进成果转化
创新是发展第一动力,科技成果转化是关键环节。耒阳举办活动搭建平台,促进产学研用结合。2024年与南华大学战略合作,引导龙头企业与23家高校、科研院所建立合作关系。全市拥有多个国家级、省级科研平台,获国、省科技进步奖12项。耒阳高新区获批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园区,潇湘科技要素大市场耒阳工作站正式运营。
主动出击:优化创新生态
优质环境是吸引科技项目关键。耒阳构建绿色制造体系,发展清洁能源,培育有色产业。2024年,耒阳高新区获批国家绿色园区,为衡阳市首家。目前,拥有众多绿色工厂、产品及固废示范企业等,完成多家企业清洁生产审核验收。
新征程有新挑战,耒阳将坚定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深化改革,突破核心技术,提升创新能力,加速成果转化,推动产业升级,构建创新生态,为现代化经济体系提供科技支撑。
一审:梁斌
二审:杨明涛
三审:谢翰林
责编:周紫红
来源:耒阳市融媒体中心
市教育系统全力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
为青少年撑起绿色阅读“保护伞”!耒阳开展“护苗·绿书签”文明实践宣传活动
小水镇:“宣传+整治”双管齐下 筑牢校园交通安全防线
耒阳以新质生产力激发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微建设·人民城市为人民】644盏路灯照亮居民回家路
市财政局举办会计基础知识培训
耒阳交警“送教上门” 欧阳海灌区职工筑牢交通安全防线
青华高级中学169名学生荣获“青华奖学金”
下载APP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