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耒阳足迹•2024】从“耒阳答卷”看高质量发展
2025-01-20 00:14:44          来源:耒阳市融媒体中心 | 编辑:谢娟娟 |          浏览量:25055

新年来临,在耒水河畔、鹿岐峰下,人们迎着一轮喷薄的朝阳,欢呼、雀跃、忙碌。在热火朝天的项目现场,在机器轰鸣的企业车间,在人声鼎沸的消费场所,耒水大地上的人们步履匆匆。

时间记录下奋进者的足迹,万千足迹见证“耒阳答卷”。

走过不舍昼夜的昨天,成绩分外清晰——连续三年进入“赛迪中部百强县”,荣获全国县域商业“领跑县”、全国县域旅游发展潜力百佳县;耒阳经开区获评国家绿色园区、省级高新区。

走在欣欣向荣的今天,脚步更加有力——在刚刚启幕的2025年,1月中旬,耒阳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扩区方案获批,新扩入290.49公顷,扩区后园区总面积为828.62公顷;1月16日,耒水永济大桥(渡改桥)通车,开启两岸大联通……一个个喜报映射耒阳奋斗之姿。

走向气象万千的明天,信念格外坚定——趁势而上,加快推进耒阳先导二期、金凯循环二期、京东&耒阳优质产业、华中钰锔、先屹新材料等项目建设;扎实推进耒阳、祁东、常宁三地对接粤港澳大湾区联动发展,全力打造粵港澳大湾区产业转移示范区、优质农副产品主供基地、休闲旅游重要目的地,为挺进“全省十强”吹响再出发号角。

“星月交融”欣欣向荣,经济发展稳中提质!

“耒阳已步入高质量发展起势起航的新阶段。”近年来,耒阳认真落实“制造立市、文旅兴城”发展战略,聚焦211+X产业布局,深入推进“安商行动”,精准“落子”高质量发展,打造“月亮和星星交相辉映”的产业发展格局,引领经济巨轮劈波斩浪。

“稳”字贯穿、“进”字添彩,耒阳经济体量更为庞大——以商招商、原地倍增、企业回流、呼朋引伴等现象层出不穷,一批批重大项目在耒阳落地。自“安商行动”实施以来,市场经营主体净增3.5万余户,总量、增量均居衡阳第一、全省前列;成功引进产业项目260个,其中三类500强项目18个;新增湘商回归注册企业22家,返乡就业创业达4.37万余人。

新旧动能转换、科技自立自强,耒阳经济体质更强——产能落后煤矿当退则退,新材料等新兴优势产业挺起脊梁。累计培育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22家、省级“三化改造”重点项目10个、数字新基建标志性项目1个、衡阳市级智能制造企业3家、智能制造车间9个;耒阳经开区获评省级高新区……耒阳在新质生产力发展版图上亮点纷呈。

“安商”推进、高效有为,耒阳营商环境更优——全体市级领导带头落实“企业家日”服务活动,深入企业一线和项目现场,问需求、优服务、解难题,双向奔赴、共同成长,走访(接待)企业5099次,企业诉求解决率达98%;全面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在“放管服”“极简审批”“容缺受理”“首违不罚”等多个方面全面创新探索,268项业务实施“一件事一次办”,2885件事项实现“掌上办”,网上可办率达99.79%;《优环境 聚合力 谋发展 赢未来》典型经验在全省推介。

“好戏连台”竞相出彩,勇攀高峰走在前列!

2024年8月7日,巴黎奥运会上,耒阳姑娘邓丽娟凭借破亚洲纪录的优异成绩,勇夺中国队首枚奥运会攀岩项目亚军,这也是耒阳历史上首枚奥运会奖牌;时隔不久,2个月后,邓丽娟再度发力,斩获世界杯年度总冠军。

一段段坚毅笃行的艰辛历程,一场场勇克挑战的“生死”对决,一次次战胜自我的砥砺超越,讲述着邓丽娟震撼人心的奋斗故事。市委多次号召全市上下发扬“攀岩精神”,像邓丽娟一样始终直面挑战,以坚韧不拔的毅力、勇攀高峰的决心以及超越自我的气魄,用实实在在的成绩与强劲的实力,为耒阳的高质量发展注入了磅礴力量与强劲动力。

弘扬“攀岩精神”,不止在体育领域,体现在各领域的方方面面——

立足新型工业化主导型县市发展定位,制造业新动能加速培育,先导新材实现年产值31亿目标,金凯循环上榜省制造业质量标杆企业名单,美蓓达入库税收首次突破1000万元大关……

文旅融合发力,蔡伦竹海风景区创国家5A级景区推进有力,蔡伦纪念园获评国家4A级景区,农耕博物馆、培兰斋、寨下仙获评国家3A级景区。全市接待游客1300多万人次、旅游总收入过百亿大关,获评全国县域旅游发展潜力百佳县。

农业扩产增量,水稻种植面积101.6万亩,预计总产量49.82万吨、增产5.3%;耒阳花椒声名远扬,获评全省首个“花椒名县”;耒阳第二届江头贡茶文化节出新、出彩、出圈,成就了年产500吨、产值2.5亿元的茶产业“大厦”;茶油产量突破3万吨,年产值达到100亿元;收购烟叶5.17万担、烟叶税将近2000万元,生猪出栏量继续保持全省前列。

从“生态美”跃升到“生态富”,从“绿色颜值”叠加到“金色价值”。耒阳党员干部认真落实“四下基层”“第一议题”“领导干部领学”和“夜宿乡镇值班”等制度,持续深化“走找想促”活动,带领耒阳人民用实干、苦干、巧干,大力发扬“攀登精神”,在“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之间画出清晰等号,产业发展的“含金量”“含绿量”“含新量”不断提升。

“民生答卷”可感可及,提升群众幸福指数!

一江淝水,蜿蜒曲折,将耒阳市三都镇早禾田村一分为二。河上一老一新两座桥,是村民过河最便利的通道。

“新桥修得好!高大宽敞,我们过河再也不用‘水上漂’了!”上周,早禾田村的老伍一大早就到村口,迎接城里的孙子回老家过年。走在新桥上,老伍心情格外高兴。

说起新老两座桥,老伍打开了话匣子。老桥原是一条长约37米、宽约1米的小石板桥,年久失修、桥面低仄,2人错身而过都难。汛期一到,群众漫水过桥,因此被戏称为“漫水桥”。接到群众反馈后,耒阳市委、三都镇党委、早禾田村“两委”高度重视,迅速建立“县镇村”三级联改体系。市领导和有关部门多次到早禾田村走访调研,征求群众意见。

人民的心声、心愿、心念就是民心。整合群众意见后,耒阳敲定整改思路,积极向上争取资金,发动乡贤、村民捐款。施工人员马不停蹄加紧施工,不到半年时间,一条宽4.5米的钢筋混凝土大桥矗立在河堤两岸,顺利通车。“新桥建得好,把大家心都拢到了一起,在村民心里架起了一座‘连心桥’!”早禾田村村支书熊国英如是说道。

把群众关切的“小事情”放在心上,把民生的“大责任”扛在肩上。像这样一幕幕暖心的故事,一个个可知可感的“小确幸”,汇聚起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的时代写照。坚持就业优先,全市城镇新增就业11036人,完成率115%,耒阳作为全省唯一的县市区代表在全省就业工作座谈会上作交流发言。坚持就业优先,茶常高速即将通车,G4高速扩容、G107绕城公路等重点项目加快推进。金汇城、灶市铁路园及铁路背棚改项目等历史遗留问题正有序化解。积极破解因历史遗留问题导致的房屋“登记难”问题,帮助2182户群众解决了不动产登记难题;扎实推进“校园餐”突出问题专项整治,175家学校食堂接入“互联网+明厨亮灶”系统;更新改造老化燃气管道34.76千米,消除燃气安全隐患;加快推进东部片区供水一体化建设项目,惠及群众30余万……

“致广大”描绘普惠民生、共享成果的宏伟蓝图,“尽精微”办好事关人民幸福的“关切小事”。截至2024年12月,全市民生支出41.4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75.23%,民生可感行动35项指标全面完成,民生福祉达到新水平。

一年又一年,耒阳高质量发展步履坚实!

遵道而行,但到半途须努力;会心不远,要登绝顶莫辞劳。2025年,耒阳将永葆“闯”的精神、“创”的劲头、“干”的作风,创造无愧时代、不负人民的业绩。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引领下,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耒阳的征途上,书写更为精彩的“耒阳故事”,创造更加辉煌的“耒阳成就”。(记者 赵娟)

一审:梁斌
二审:陈剑民
三审:陈平放

责编:谢娟娟

来源:耒阳市融媒体中心

要闻
综合
专题
我要报料

  下载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