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六月耒阳,绿浪如海,青山如画,“椒”香四溢。
千年古邑,花椒名县,千人共聚,共商“椒”事。
6月21日,耒阳首届花椒采摘节在仁义镇王屋村花椒基地正式启动。花椒竞赛、花椒农技展、花椒美食品鉴会、特产展销会……本次采摘节以“椒”为媒,展示丰收喜悦,链接八方椒乡,谋求共赢机遇。
这是一曲绿水青山、生态文明的“椒”响曲
“把花椒树的枝条逐步逐步地剪掉,让这个主枝长得更健壮……”在耒阳首届花椒采摘节系列活动之采摘花椒竞赛现场,衡阳市委副书记、耒阳市委书记赖馨正鸣锣开赛并体验花椒采摘、剪枝,中国经济林协会副秘书长杨朗、耒阳市委副书记、市长尹立鑫参加并一同体验。
花椒基地里,郁郁葱葱的花椒树上花椒挂满枝头,粒粒饱满油亮,椒香扑鼻。仁义镇、坛下乡、大和圩乡、淝田镇、马水镇等17支乡镇(街道)参赛队伍的选手们身着统一服装,挎着篓子,手持剪刀,穿梭在花椒林里,一双双巧手上下翻飞,新鲜翠绿的花椒便被收入篓中,代表队参赛一起为这个夏至增“香”添“味”。
而在距离活动现场六十多公里的淝田镇双塘村花椒示范基地,同样是一派丰收的场景。刚走进基地,就闻到了扑鼻而来的浓郁椒香,放眼望去,山坡沟壑、石缝旮旯随处可见低矮的花椒树,树上绿油油的花椒点绿了一座座“石山”。三五成群的工人穿梭其间,利落地剪下花椒枝,忙碌的身影,构成天地间一道美丽的风景线。
“我们这里多是紫页岩,很难发展规模种植业。前几年,在政府的引带下,我们发展花椒产业,把昔日的‘荒山坡’,变成了今天的‘绿窝窝’,不仅染绿了这片山坡,也带活了一方产业、富裕了一方群众。”淝田镇双塘村花椒基地负责人梁波告诉记者,石旮旯地虽然不适合耕种,也不利于开垦,但因其土壤中钙含量较高,有助于花椒里的“麻味素”生长,这石旮旯里长出来的花椒味更香更浓。
绿水青山间蕴含着质朴的梦想。为了选择一种适合山地多、紫页岩分布广的种植产业,耒阳市委、市政府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定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经过多方考察调研和研究比选,确定在全市范围内发展花椒产业,并引进椒隆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创立“耒椒”品牌,以花椒产业高质量发展,促进农村增绿、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一幅乡村振兴的“椒”香画卷正徐徐展开。
这是一场分享喜悦、共话发展的行业盛会
“别看这一茬花椒树比较矮小,它们3年挂果,现在已经到了丰产期。每到采摘季,基地给我们算130块钱一天,而且还管饭,离家也近。”采摘节当天,仁义镇王屋村村民王湘丹和邻村的村民高兴地分享道,并带领大家一起参加“食尚耒阳·椒香味浓”花椒美食品鉴会和“西乡有好物”农特产品展销会。
小小花椒树,致富大产业。近年来,耒阳探索出了“公司+村集体+专业合作社+种植户”的多联发展模式,带动耒阳市花椒产业全产业链发展。目前,全市椒农覆盖17个乡镇8000多户,带动从业人员2万多人,户均增收8000元以上,形成了具有特色的一镇一业、一村一品的花椒产业优势。绿了荒山、富了椒农,产业不断发展,花椒也在解锁着新的致富密码。
枝繁叶茂年年剪,“青”果累累丰年硕。耒椒,既是耒阳青花椒的简称,也是耒阳青花椒的品牌命名。得益于独特的地形地貌和气候条件,耒椒具有色泽鲜艳、香气浓郁、麻味醇正的独有品质。北纬26度的年日照时间可达1500-1700小时,3至5月充沛的水量,解决了花椒开花结果期的养分需求。耒阳紫色页岩分布广,最适合花椒的“麻味素”生长,其麻度达到了54.6mg/g,比原产地重庆29.6的麻度提高了84.46%,长出来的青花椒粒大饱满,更香更浓。2024年,耒阳获评“中国花椒名县(市)”荣誉称号。
“利用此次采摘会契机,我们聚焦青花椒产业现状,放眼行业未来,在中国经济林协会的指导下,一起参与青花椒‘国家标准’的制定。让‘耒椒’为全省乃至全国青花椒产业的发展积累了宝贵经验,树立了良好榜样。” 耒阳椒隆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刘佳表示,目前,该公司已带动了全市2万余亩花椒种植,今后将做好花椒产品深加工,延伸花椒下游产业链,长远规划是在全市发展10万亩花椒种植产业,实现产值10亿元。希望此次采摘节以椒结缘,汇聚越来越多志同道合的“耒椒人”,吸引更多的人走进耒阳、认识耒阳、牵手耒阳,推动17个花椒种植乡镇(街道)共同向着花椒种植规模化、品质标准化、发展产业化的现代农业发展方向迈进,叩开“耒椒”通向世界的大门。
这是一次科学创新、群策群力的耒阳实践
无人机喷洒、科技剪枝、带枝烘干……这次采摘节,一直引发市民好奇关注的花椒农技展也向大家揭开了神秘面纱。现场,农技展工作人员应接不暇,向大家演示机械的操作方法,引得不少人围观拍照。一时间,人声鼎沸,热闹非凡。“这次听朋友说耒阳举办花椒节,就赶了过来。”来自北京的何梓城先生表示,这次过来既是参观也是考察,“耒椒模式”给了他很大的启发,希望耒椒产业越做越大,延伸到全国。
“这是经过花椒空气能热泵低温烘干工艺制作出来的干‘耒椒’,其麻度达到了54.6mg/g……”高级农艺师、耒阳市花椒首席专家刘汝乾向游客介绍耒椒的品质特点、发展现状、销售贸易和深加工情况,并提出全国花椒产地携手共进、共渡难关、共谋发展的思路和举措,在花椒综合利用开发产业发展、政策保障、科技创新与规范化生产等领域群策群力,进行有力探索。
作为湖南花椒产业发展的首倡地,为加快建成省级花椒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区、省级花椒产业特色优势区,耒阳构建了以智能化驱动花椒全产业一体化发展的现代农业体系,实行基地规划、种子种苗、生产技术、农资方案、流程管理、生产加工、产品收购、品牌销售相统一的“八统一”措施,实现了生产经营一体化、产品质量标准化,初步形成了“一业一地一园一厂一馆一中心”的发展格局,即发展10亿产值花椒产业;打造10万亩标准化花椒基地、100亩花椒新品种培育园、7万多平方米加工厂、1000平方米花椒博物馆、100亩育苗中心,为全力打造全国最大的绿色食品及百万亩花椒产业体系打下坚实基础。
群策群力的不止产业发展。为办好耒阳首届花椒采摘节,耒阳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以高标树标杆,提前谋划、紧密部署;农业农村、文旅广体、耒阳融媒、仁义镇等有关单位落细落实方案,在各自领域各显神通,竞相添彩;公安交警、“衡阳群众”耒阳志愿者等全力护航,确保盛会畅通有序……参与其中的广大党员干部和群众以“当家人”之姿,向八方游客展示了耒阳花椒产业发展的最好“模样”,办出了特色、办出了品牌、办出了影响。
天时、地利、人和,耒阳花椒,未来可期。小小花椒树,带头走出了一条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的发展道路。在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乡村振兴等发展战略中,耒阳将不断做大、做强、做优花椒产业,推动特色农业发展,尽展耒阳“椒”傲,真正让“中国花椒名县”声名远扬。(记者 赵娟)
一审:赵娟
二审:曹富蓉
三审:谢翰林
责编:周紫红
来源:耒阳市融媒体中心
市教育系统全力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
为青少年撑起绿色阅读“保护伞”!耒阳开展“护苗·绿书签”文明实践宣传活动
小水镇:“宣传+整治”双管齐下 筑牢校园交通安全防线
耒阳以新质生产力激发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微建设·人民城市为人民】644盏路灯照亮居民回家路
市财政局举办会计基础知识培训
耒阳交警“送教上门” 欧阳海灌区职工筑牢交通安全防线
青华高级中学169名学生荣获“青华奖学金”
下载APP
分享到